お土産・おみやげ指這片土地的產物,源自江戶時代的「宮笥」習慣。旅行中,人們帶回前往神社祈福的「宮笥」帶回作為禮物。在歐美、古埃及都有相似概念。中國的「丹祿」象徵節儉和誠意,「等路」表示期待。伴手禮扮演著世界各地文化的重要角色,成為拉近旅行者與當地文化距離的不可或缺之關鍵。
日本伴手禮起源
「お土産・おみやげ」,字面上的讀音為「どさん」,意指這片土地的產物。這一習慣最早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,當時的旅行主要是指參拜神社和寺廟。由於古代的交通不便,無法讓每個人都親自參拜,因此參拜者通常由村莊居民集資選出代表。而漢字寫成「宮笥」(みやげ)一詞,有一種解釋是指貼有神社祈福字句的木板。原本,代表參拜者會將「宮笥」帶回去給村民當作禮物。後來,這一習慣演變成攤販在神社或寺廟前擺攤,成為當地的特產。參拜者將「宮笥」分享給村民,不僅是分享神佛的祝福,還帶有分享旅行心得的意義。
世界伴手禮的文化脈絡
在日本,旅行或出差時總是存在著帶回お土産的習慣,而歐美也用「Souvenir」表示,它不僅指伴手禮的意義,同時也代表著為了保存記憶而取得的紀念品。在古埃及的王朝時代,這樣的概念也同樣存在,據說王室和高官之間會互贈從遠方帶回的物品。
中國文化中,解釋古代伴手禮的起源。一說認為源自於「伴手=丹祿」,古代生活艱苦,因此在年節時,贈送給親友的伴手禮是經過節儉省吃、費盡心思搜羅物品,猶如煉丹一樣精心製作,因而得名「丹祿」,象徵著誠摯心意。另一說來自台語說法「等路」,象徵著「等待」。這表示送禮者期待著遠方的客人,使伴手禮帶有引頸期盼的意涵。
延伸閱讀:日本的伴手禮文化,被稱為「お土産」(OMIYAGE),體現許多價值觀
世界各地的歷史上都留有伴手禮的足跡,伴手禮在深入了解土地文化和風俗方面扮演了關鍵的角色。當旅行者造訪一個地方時,攜帶當地特產和手工藝品作為伴手禮,有助於拉近他們與當地文化風俗的距離。除此之外,伴手禮更是贈禮和回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,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存在。